返回首页

转变观念 主动作为 全面融入新时代首都社会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此特别召开“中矿联地勘协会三届四次理事会暨新时代地质工作,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研讨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探讨地质工作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北京地质工作特点,以“转变观念、主动作为,全面融入新时代首都社会经济发展”为题,介绍北京地勘局在城市地质工作方面的进展和思考。

一.基本概况

(一)北京市地勘局局情简介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前身是北京市地质局,于1995年分为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和地矿部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前者于2001年合并组建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主要行使政府行政职能;后者于1999年经属地化改革后成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即市地勘局。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20号)中明确了我局的职能为负责管理北京市地质勘查工作。

北京市地勘局共有编制1972名,机关核定编制96名,直属事业单位编制187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9人、副高级职称229人、中级职称321人,专业技术人员295人,合计874人。

(二)北京市资源与环境概况

北京市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山区环境和平原区环境,北京市三面环山,北部为燕山山脉,西部为太行山脉,东南为倾斜的平原,故有“北京湾”之称,由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蓟运河、大清河五大水系构成冲洪积平原。按北京市原总体规划要求,将山区列为生态涵养区,各区县逐步实施关矿、限采政策,目前主要开展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

北京属于特大型城市,常住人口2100万人,流动人口700万人,合计2800万人。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地面沉降等大城市病突出。

二.认清特大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梳理城市地质工作思路

(一)特大城市所面临重大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对世界上重大城市进行调查后,总结出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人居安全、饮用水安全、空气清新、固体废弃物。在这四个方面,都可以从地质方面出发找到一项课题,比方说区域地壳稳定性、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清洁能源、垃圾填埋场水土环境调查监测等。

(二)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总体思路

我局针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认真梳理地质工作需求,开展了系列战略研究工作,确定了以城市地质工作为核心,以保障首都城市地质安全为目标。确立了以“抓住主流、切入主流、成为主流”为工作原则,以创建“一流主业、一流实业、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为工作目标。全面建设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全面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提高首都城市地质安全保障程度。

三.转变传统地质工作观念,积极融入社会经济建设

(一)传统地质工作向现代地质工作转变

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北京地质工作的社会功能已由传统的矿产地质转向服务民生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地质工作。传统地质工作的区域主要以人口稀少的山区为主,而现代地质工作主要研究区域为人口集中发达的平原区。在思想上要树立大地质观,关注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之间相互作用,尤其关注城市发展对周边地质资源环境的改变作用;并运用“协同论”的思想去解决地质工作中出现问题,树立“跳出地质学地质”的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保障首都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我局编制了《首都建设地质响应计划》,提出推进“两项工程一个平台”建设(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工程、城市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和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落实一批具有战略性、前沿性的重点项目。

(二)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2003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三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的方针,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

(三)确立“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导向”为核心的工作理念

坚持需求导向观念,转变传统的“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方法,转变到“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导向”为核心的工作理念。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地质行业的重要体现,使自身能力迅速适应需求,创造更有效的价值。

(四)坚持开放理念,让政府、公众、社会共享地质工作成果

杜绝地质成果束之高阁的现象,地质数据只有不断更新,实时掌握地质各要素的变化发展趋势,不断被规划、建设部门应用才会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实现地质数据的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促进地质成果转化并惠及社会各层面,为政府决策提供地学支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公益性地质工作

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可持续性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发展的规模、结构不影响区域资源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目标,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地质演化规律,协调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和对环境的负作用,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公益性地质工作是立局之本,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克服“单项目推进模式”的传统做法,将每一重大项目做成一项持续性工作,建立系统城市地质工作方法体系,包括调查、监测、评价、模型构建、趋势预测等,并研究制定系列技术要求、标准、规范。

四.关注国家政策和热点问题,拓宽城市地质工作领域

(一)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基础支撑

向市政府主动汇报地质工作,特别是政府所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地质解决方案,积极争取获得支持。并向市政府构成部门、各委办局、区县政府推介宣传地质工作的意义作用,为其履职提供技术支撑作用。不断梳理工作成果,逐步提高认知程度,主动提供成果资料,支撑社会经济建设。

积极协同各委办局编制相关专项发展规划。截至目前,我局所支撑服务的政府部门有市发改委、市规土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农委、市经信委、市政管委、市旅游委、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文物局、市应急办等十几家,工作领域涵盖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多个专业领域,地质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安全运营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以充分体现和显现。

(二)关注国家政策,推动政策落实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建立一部三省市协调联动机制。于2016年2月26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全面部署了京津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和《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建立了一部三省市协调联动机制,为京津冀地质工作协同发展搭建了平台。

地质部门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得到切实提升。一是在《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明确我局作为责任单位3项;二是在《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作为牵头单位2项,责任单位3项;三是在《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确作为牵头单位3项,责任单位7项;四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近期工作要点》明确作为责任单位5项。

(三)积极融入北京市总规修编、多规合一的编制工作

按照习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对北京提出的新要求,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的28个专题任务中,我局参与了其中7项专题的研究任务。编制了《北京总体规划修编地质支撑体系研究报告》和19张北京市城市地质系列图件(1:10万),提交给市规划委使用,既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地质工作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

(四)全面融入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

1.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工作成为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的必要前提。我局率先提出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工作,并在副中心建设中成功实施,为副中心核心区选址提供了依据,其成果被市规划、建设等部门予以充分采纳应用,地质部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和显现。

2.开展各项地质工作全面支撑城市副中心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通州城市副中心地区重大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工作,查明隐伏断裂、地面沉降、砂土液化、岩溶塌陷四类重大地质问题的分布状况、发育特征及危害程度。我局研究报送的在城市副中心采用地热“两能”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全力实施此项工作。根据调查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水土环境保持工作方案,得到批准。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地质问题-海绵城市地下水环境详细调查

3.立足现在、谋划未来,城市地质工作全面支撑城市副中心建设。我局前瞻性提出建设“副中心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得到智慧城市建设指挥部肯定,目前正在建设中,该项工作对城市副中心各项地质因素采取适时监测,为城市运行安全提供支撑。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区和通州南部地区重大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工作。

(五)关注热点问题,利用地质工作成果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为克服雾霾天气,我局提出了大力推广使用浅层地温能、深层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克服首都交通拥堵,我局提出了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为克服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我局开展了应急水源地勘查评价、调蓄水资源研究等一系列工作。

五.未来展望

1.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的方针,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

2.城市地质工作发展前景广阔,全国334个地级以上城市均要开展此项工作,近期已部署一批城市的地质工作。全国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首都圈均将部署开展城市地质工作。

3.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城市地质工作必须向定量化发展,需要城市地质工作精益求精,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实用可靠的数据,真正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使地质部门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4.目前在城市地质工作方面还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和法律法规。为确保城市地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强化城市地质工作作用,一是要提高对地质工作特别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与重要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有机衔接,使其成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前期的必要前置条件;二是理顺城市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做到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三是加大城市地质工作保障力度,在政策、经济、信息等多方面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

发布时间:2018-02-26 09:00
来源: 北京市地勘局 总工程师 郑桂森
首页    专家论坛    转变观念 主动作为 全面融入新时代首都社会经济发展